如果你喜欢合唱,那么,在淄博最具全国影响力的合唱指挥家是谁?如果你喜欢地方戏曲,那么,早先唱五音戏,如今边研究、边演唱聊斋俚曲并赢得诸多荣誉的是谁呢?今天,答案将为您揭晓——
刘秀荣:俚曲鲜味浓 手舞伴合声(人物纪录片剧本)
新报记者 苗露
“演戏时,戏比天大;教书时,课比天大。”刘秀荣尤爱真实:该咋样、就咋样;虽是演员出身,生活中却最厌恶装腔作势。当她获得荣誉时,总会发自内心地要感谢周围的配合者和付出者。
第1组镜头:出生
老501厂,工人们开始邀约,不上夜班的相互庆幸着:当晚厂里要放露天电影。
“要生了?来不及去医院了?咋办?”
“来了!来了!”隔壁的应声赶过来。
随着一声清亮地啼哭,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了!“就等她了,这下齐啦!龙凤成对啦!老刘啊!你可真有福气啊!”
谁曾辨别过这个初生女娃与别家孩子有无特别之处?谁能预料——唱歌的金嗓子和合唱指挥家的手势的开启时间已经悄然标注为:1961年8月7日。
“荣儿,是我把你接生出来的。”
“从阿姨。”“荣儿”总是亲昵地过去抱抱她一生最初的接待者——在心底里,她给从阿姨留了一枚永远的金质功勋奖章。
第2组镜头:锻炼
“滴铃铃……”山铝压缩机站站长家里的电话响了。
“厂里来客人了?贵州铝厂的?好,我一会儿就到。
父亲招呼“荣儿”随他赶紧去厂里。
“老刘,哇——这是你的女儿吗?这么可爱!”
“听说,你还有绝活呢:背诗、唱歌。给叔叔们来一个吧?”工友们朝着“老刘”的女儿起哄着。
她是父亲最得意的作品——车间就是舞台,父亲乐开花的眼睛就是最亮的灯光。“荣儿”把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毛泽东诗词和歌曲,稚气地表演出来。
“这可是贵州铝厂的叔叔给的啊!”“荣儿”回到家向2个哥哥、1个姐姐炫耀着她得到的花花绿绿包装的小食品。
“哼,谁稀罕?”
“妈,爸爸有偏有向:为啥老带着她,不带我?”
妈妈在揭短:“你会啥?唱得比妹妹强?”
第3组镜头:爱唱
“这就是刘秀荣!”周围的窃窃私语还是被“荣儿”听到了。
放学路上,几个男生故意跑在她前面,突然扭头,瞅她一眼,然后笑着跑了。
她得意洋洋,根本不理睬他们。路上的高音喇叭正播放着“荣儿”唱的歌;回到家,院子里的小喇叭也播放着。
“刘秀荣,你可真行啊!收音机里的《每周一歌》刚放几天,就会唱了!”初中音乐老师马恩义,夸奖道。
其实,“荣儿”可是这位音乐老师的超级粉丝!马老师安排着:“《每周一歌》里的新歌,咱这没有现成的谱子。你唱一唱,我记下谱子。再让乐队给你伴奏,你看怎样?”
她崇拜的启蒙恩师一发话,她打心里赞同。很快,她随着乐队伴奏排演,忙得不亦乐乎。
时光镜头不断切换。从初中到高中,马老师带着她和“小伙伴们”到工厂参加“大会战”、到田间地头去学农。他们以车间、庄稼地为舞台,马老师潇洒地进行着合唱指挥;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,“荣儿”把拿手的独唱、二重唱功夫亮出来……台下最亮的灯光变成了马老师得意的眼睛。
第4组镜头:忧虑
突然,马老师的眼睛暗淡下来。一切又归于原本的生活平静:下课铃响了,背着书包的刘秀荣已褪却“荣儿”那种对人信任的眼神,青春眼睛里透露出十足的叛逆和任性劲儿。
匆匆地赶回家,与母亲到乡下去看望插队的姐姐。瞅着一排农具,刘秀荣感到好奇,顺手去拿镐头,碰得别的农具“哗啦”倒成一堆。姐姐莞尔一笑:“看你笨手笨脚的,干农活可没你唱歌那么容易!”
姐姐与母亲聊起家常来。姐姐清瘦的模样,令刘秀荣心疼得蹙着眉。2个哥哥已经工作了,她这才意识到:今后自己是否也要跟哥哥姐姐一样要面对重体力活?
第5组镜头:练功
“累死了!报个名还得这么折腾?”刘秀荣向闺蜜挤挤眼睛,开心地笑了。
“老刘啊,你看你那宝贝闺女,不声不响地把她的户口迁走了!”
“什么?刘秀荣考上五音剧团?我咋不知道?唉!多好得大学苗子啊!”音乐老师马恩义直摇头。1977年12月刚刚恢复高考,马老师满心思都是把刘秀荣培养成大学生——他恨的是应考的十几个学生中,五音剧团唯独留下了她。
“刚从京剧团的调来专业老师给大家上课,从今天起,教你们戏曲基本功。”
4名新学员:一双男女学员把眼光投到两位老师身上——见他俩坐在那里,喝着茶、聊着天,本来提到嗓子眼的紧张一下就放松了。
他们苦练基本功:压腿、站姿、跑圆场、拿大顶……“拉山膀”时,练身段动势起、行、止的三个过程,老师把学员胳膊上压上书本,一动就掉下来。
学员这才发现两位悠闲喝茶的老师手边,各有一个小木棍,随时要敲敲打打,收拾他们。
“真受不了了!”几天练下来,累得学员回到宿舍,连提暖瓶倒水的劲儿都没了。
“明天外出演出,学员队的角色是跑龙套。还练功吗?”“谁说的不练?这一辈子都得练!”
“老师,剧场关着门,起得太早,这么冷都冻感冒了。咱不练了吧?”
“剧场外同样能练功!”冰天雪地里,两位老师带着4名学员开练着。落在后面的学员,被老师手里得小木棍追着敲。
“老师,您都感冒了,咱不练了吧?”
“只要我能爬得动,就得练。练完后,我再去躺着。”
“感谢陈老师和刘艳梅老师,那时所打下扎实的基本功,一招一式对我一生都很受用。”刘秀荣对过去的岁月充满感恩。
|